戛纳这地儿,年年红毯都跟赶大集似的,热闹是真热闹。
今年这场呢,戏码尤其抓马。
刘晓庆奶奶辈的,往那一杵,那股子精气神,愣是压得住场子。
龚俊小伙儿,也算给力,一身黑褂子,硬是走出了一种高定秀的味道。
可另一头,赵樱子就有点儿下不来台,被工作人员“护送”离场。
同样走一遭,这境遇,也忒悬殊了。
说白了,瞅见赵樱子被“请退”那新闻,我第一反应是:这姐们儿,图个啥啊?
巴巴地跑去戛纳,结果落得这般田地。
可转念一想,这事儿,怕是没那么瓷实。
先聊聊刘晓庆。
不得不服,老将出马,一个顶俩。
人家那身中式行头,真不是瞎穿的。
牡丹、竹叶、熊猫,哪个不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?
外媒那句“中国女星凭熊猫圈粉戛纳”,听着就倍儿爽。
可话说回来,刘晓庆能把这“中国风”玩得这么转,依仗的可不止是衣裳,更是她几十年摸爬滚打攒下的家底。
这底气,是拿得出手的作品,是人生阅历,是骨子里那份笃定。
再瞅瞅龚俊。
这娃儿,现在是炙手可热。
但人气这玩意儿,也得有干货撑着。
他那身黑风衣,据说出自名家手笔,剪裁是真不赖。
但更要紧的是,他把这衣服穿出了自己的范儿。
这范儿,是年轻人的蓬勃,是对时尚的敏锐,是对中华文化的自信。
这会儿,咱再回过头来看赵樱子。
她想搏出位,这事儿不寒碜。
谁不想被更多人瞅见呢?
关键是,红毯不是直播间,戛纳也不是啥野鸡秀场。
这儿讲究啥?
是作品说话,是硬实力,是文化底蕴。
赵樱子这身透视装,或许能赚点眼球,但引来的,兴许更多的是口水。
有人扯着嗓子喊,赵樱子这是“为国添彩”。
这话,听着有点刺耳。
为国争光,不是靠在红毯上搔首弄姿,更不是靠穿得有多清凉。
真正能给国家长脸的,是把咱的文化发扬光大,是让世界瞧见咱的真本事。
其实,赵樱子这次被“劝退”,也折射出一个挺扎心的实情:当下,想冒头的人太多了,但真能熬出头的,又有几个呢?
流量当道的年月,人人都想抓住风口,但机会,不是靠炒作就能守住的。
它需要真材实料,需要日积月累,更需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。
光看数据,这几年,网红的数量简直是井喷式增长。
但真正能混出名堂的,寥寥无几。
与寻常认知相悖的是,网红这条道,远比想象中更凶险。
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“一炮而红”归功于运气爆棚时,是否忽略了那些被淹没在人海里的无名之辈?
这事,也让我想起另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:啥是真正的“国际范儿”?
是身穿大牌,是满嘴英文,还是在国际舞台上抛头露面?
依我看,都不是。
真正的“国际范儿”,是一种文化上的游刃有余,是一种对异域文明的尊重,是一种能用自己的方式,向世界传递价值的能耐。
当然,咱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。
赵樱子想火,这本身无可厚非。
错就错在,她可能掂量错了场合。
戛纳红毯,不是一个靠“使蛮劲”就能奏效的地方。
它更像一面明镜,映照出每个人的本真模样。
所以,戛纳这一夜,与其说是围观各路神仙斗法,不如说是看了一出关于理想、关于抉择、关于自我认知的大戏。
这戏码,年年都在上演,只是台上的角儿不同,桥段各异。
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,唯有真正有两把刷子的人,才能走到最后,才能赢得发自肺腑的敬重。
这话听着有点陈词滥调,但理儿,还真是这么个理儿。
